微軟研究:依賴GenAI會削弱思考能力?

Pixabay

在工作上運用GenAI已漸成日常,但AI會否為用戶思考能力帶來負面影響?微軟研究團隊日前發表了一項針對GenAI用戶的調查,為這問題提供了初步的實證研究。

微軟研究團隊調查319位知識型工作者,請他們分享在工作期間運用GenAI的例子,並請他們評估在過程中會否「批判地思考」GenAI的產出,再與不使用GenAI的情況進行比較。這些任務分為「創造」、「資訊」、「建議」3個大類別。團隊在用戶所分享的逾900個例子進行分析,發現一些較為顯著的傾向:

  1. 用戶注意力,會由收集、吸收資訊,轉移至驗證GenAI產出的資訊是否正確、合適。
  2. GenAI雖然節省了用戶某些時間,例如減少從不同來源收集資訊,但同時亦增加額外工序,例如查核、修改語調。
  3. 對GenAI信心較大的組群,較不傾向投入心力審視GenAI的產出。
  4. 不同工作類型與性質,用戶會驗證GenAI產出的比例會有頗大分別。

整體而言,參與調查中的用戶,不會對AI產出照單全收,研究者引用一些例子,例如以ChatGPT撰寫績效評估、或撰寫提交給上司的工作電郵,用戶均表示需仔細檢查AI產出,以避免工作上的負面後果。這相信亦與一般人使用GenAI的認知差距不大。研究者提到其中一個結論為,用戶在使用GenAI時,只在關鍵情況才運用批判性思維,這傾向或會令用戶減少練習的機會,長遠有可能判弱用戶某些認知能力。其實這種狀況並不陌生:例如依賴文法改正工具,在若干時間後書寫能力多少會變差。

研究團隊的結論顯示,GenAI不見得會直接使人變笨,用戶會依據情景需求深入思考與修正GenAI的生成結果,但它取代一些過往由人手執行的工作,長遠確是會讓人們減少做這些工作的能力,這趨勢長遠影響有需要持續追蹤。至於批判思維方面,團隊建議在設計GenAI工具時,透過用戶介面促進用戶思考,例如為AI生成結果提供推理過程解釋、鼓勵用戶投入以改進生成結果、列出生成結果的引用來源。

來源:MicrosoftTechCrunch

其他人也看